□ 張平(財經評論員)
  每年的“國慶黃金周”,旅游市場都蘊含著蓬勃的商機,今年也不例外。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發佈的預測,2014年國慶黃金周旅游市場有望接待4.8億人次,旅游收入將達2700億元,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13%和20%,旅游市場又將迎來一個喜大普奔的大好形勢。可與此同時,另一組數據卻給這樣的驚喜潑了一盆冷水:數據表明,今年出境游將達到1.16億人次,旅游消費將超過1550億美元,中國內地居民出境消費為海外游客入境消費的3倍,也就是說,2014年將面臨上千億美元的旅游逆差。
  游客為啥在境內購物的熱情不及境外高?筆者認為,這與國內購物環境差、較高的綜合進口稅率、國內免稅業務發展滯後等三大原因有關。
  首先,境內消費環境的建設嚴重滯後。以國慶黃金周為例,在人頭攢動的各大景區,游客心中最強烈的願望恐怕就是如何突圍趕緊逃離,哪裡還有心思去慢慢地消費呢。反觀境外,購物環境要比境內好得多,像巴黎、倫敦和紐約等大都市的著名百貨公司,隨處可見拎著大大小小購物袋的中國游客,幾乎都是邊審視名牌皮包邊瀏覽存在iPhone上的購物清單,火爆的出境游也由此帶動大量中高端消費的外流。
  再者,由於進口奢侈品需繳納關稅而造成境內外較高的價差,也是吸引國人在節假日去海外購物的主要原因。商務部此前的一項調查顯示,就國內外價差而言,手錶、箱包、服裝、酒、電子產品這5類產品的20種進口品牌高檔消費品,我國內地市場平均價格比美國高51%,比法國高72%。如今很多民眾乘著國慶長假旅游之機,去境外掏點“便宜貨”也在情理之中。
  最後,免稅業務發展滯後,難以真正惠及境內消費者。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,我國免稅業業態仍很單一,占全球份額也較低。據相關機構統計,2011年我國免稅業務銷售額逾100億元人民幣,約占全球免稅市場4.1%,只及韓國免稅市場的36%。
  如何把巨額的旅游逆差縮小,不光是國內旅游行業所要面對的問題,更是關乎消費拉動內需,促進中國經濟平穩、可持續增長的關鍵。筆者認為,應該從三個方面入手:
  其一,國內旅游企業應及時調整業務形態,摒棄對“門票經濟”的依賴,通過發展和旅游密切相關的周邊服務產業,才能促進餐飲、購物等二次、三次消費,從而擴大景區的收入來源。
  其二,本土品牌也要有與國際大牌“叫板”的戰略眼光,應促進本土品牌形成國內強勢的高端消費品,讓國人在高端消費品方面的支出更多的留在國內。
  其三,加快發展我國免稅業業態。筆者建議,在國內出境游客占絕大多數的大城市發展市內免稅店,允許即將出境的國人在市內免稅店購物,併在國務院已經批准的北京、上海、廈門、大連、青島五城市的市內免稅店中試點成功後不斷推廣試點經驗。  (原標題:千億美元逆差給旅游市場敲響了警鐘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b40mbftx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